惠城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惠州市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底蕴厚重,商业经济发达,全市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此,大专以上学历常住人口达四成,聚集三分之一消费,从古至今都是一块发展宝地。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惠城区锚定“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一流中心区总目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期中答卷”:
上半年,惠城配合市推进“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惠霞高速、惠肇高速项目分别完成计划总投资的83.9%、50.2%,交通畅达进一步实现;引进大湾区产业项目5宗,预计投资总额20.49亿元,预计产值25.12亿元,产业协作进一步加强;成为“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惠州的“首站”,见证了6岁听障儿童通过大湾区创新医疗重获新“声”……一条条打破壁垒、联通湾区的道路正加速铺就,有产业热度、有民生温度的惠城深度融湾发展正在强力推进。
群鑫达项目效果图(翻拍)。
促进民生合作
推动建设湾区医联体
2025年1月10日,“港澳药械通”惠州市首批器械交付仪式在市第三人民医院举行,标志着“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惠州成功落地。
通过“港澳药械通”项目,市第三人民医院引进全球新一代植入体CI632和Nucleus 8声音处理器,成功为一名6岁听障患儿植入人工耳蜗,孩子重获新“声”。
这是惠州市第一例药械通人工耳蜗手术,是“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惠州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也是大湾区第一例Nucleus 8声音处理器临床应用。
“截至目前,市第三人民医院已取得14个药械品种批件,34人次应用港澳药械,随访应用效果良好。”市第三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惠州首个取得“港澳药械通”资质的公立医院,医院成立了“港澳药械通”专项工作小组,建立5项专项制度,对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械的购进、储存、调配、使用等进行规范管理。
桩桩件件医疗福利的落实,进一步促进了粤港澳医疗服务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惠城区持续推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医院建立医联体,扩大合作领域,推动资源信息共享。
仅2025年以来,就推进了市第三人民医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圳市眼科医院等建立4项专科合作协议;与大湾区医疗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拟签订《惠港医疗协作联合体—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港澳居民健康服务中心合作协议》。
还推进市第二妇幼保健院与省妇幼保健院、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等签订3项专科联盟,推进区中医医院与省中医医院合作成立妇科名医工作室和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今年以来,大湾区医联体专科联盟开展医学术交流活动10次。
强化产业协作
共建惠港澳科创文化交流基地
在今年初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惠城政策,3月洽谈、4月奠基、6月动工,年底就可实现投产……来自深圳的企业——群鑫达科技瞄准更为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前景,快速落户惠城。这在湾区产业互融发展的跑道上,又添加一个“惠城速度”范例。
“没想到项目进展那么快,接下来准备将研发生产整体搬迁到惠城。”在惠城区三栋镇群鑫达智能制造基地,惠州市群鑫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许勇兴奋地说,公司是一家持续深耕产品研发设计方案、模具制造、产品冲压、塑胶成型以及智能组装的“一站式”交付服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未来,群鑫达将覆盖新能源汽车、储能、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医疗等新兴行业,项目总产值将达到5亿元/年。
今年,惠城区聚焦“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引进大湾区产业项目5宗,其中2宗为专精特新企业、1宗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投资总额20.49亿元,预计产值25.12亿元。
高质量构筑重大产业平台。今年以来,惠城高新区全力促进产业发展,推动7宗产业项目和51家入驻平台企业新开工建设;推动6宗产业项目和45家入驻平台企业竣工投产;园区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38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98.51亿元,同比增长17.3%。
科技协作也在加强,不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上半年,惠城区新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重点实验室各1家。利元亨人工智能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引进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系统,将打造年产700台/套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品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乐庭智联通信及沃尔核材湾区制造中心项目的生产工业机器人线、新能源汽车充电线等重点产品,剑指新能源汽车线束领域全国前三。
加快推动建设惠港澳科创文化交流基地。3月,惠城区赴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城市大学、香港数码港等实地调研,与港澳企业座谈交流,鼓励港澳企业、青年到惠创业就业。并与粤港澳人才服务(香港)公司、香港数码港、澳门城市大学、宝安区深港科创文化交流中心等达成合作,将推动在惠州天安数码城共建惠港澳科创文化交流基地。
据悉,惠港澳科创文化交流基地拟构建“1+5+N”体系(即1个中心+5大功能区+N个延伸载体),通过打造1个“惠州市惠城区海联科创文化交流中心”,搭建科创文化成果综合展示厅、青少年科创作品展览馆、科普公园、科技服务超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5大功能区,将服务载体延伸到N个镇街、各大专业领域,形成覆盖全区、链接三地科创文化服务体系。
深化营商服务
600余项服务“就近办”
在惠城区江北街道华贸天地CBD楼宇企业服务站,市民杜雨峻仅用15分钟就完成公司注册的所有手续:“以前要跑好几趟,现在动动手指就能线上搞定,楼下的自助机就能打印营业执照。”
从“窗口办”到“指尖办”得益于惠城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的“智慧政务服务系统”——通过AI审核、智能审批和全流程网办,很多业务可选择在家办、远程办。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政务进基层、进园区、进企业,今年,惠城区重点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在惠城区设置24个智慧政务服务站点,并配备“湾区通办”自助终端,实现辖区13个镇(街道)及高新区全覆盖,为企业提供600余项“就近办”便利服务。
积极推广“湾区认证”“湾区标准”。上半年,惠城区协助惠州学院做好耐磨背提包等“湾区标准”申报工作,鼓励指导横沥梅菜、汝湖甜玉米等农产品生产企业,拓普家政等家政服务公司申报“湾区标准”。目前,惠城区共参加8项“湾区标准”的制定。
在专业服务领域,规则衔接同样取得突破。1月,2人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调解员名册(2024年),推动调解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3月,香港特区政府委任惠城区广东伟伦律师事务所曾学智律师为粤港澳大湾区专责小组及大湾区律师顾问小组成员,这是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委任内地法律专家。
更多数据要素在高效流动。惠城通过推动省数据要素集聚发展区建设运营中心、市数据要素创新中心建设,“两中心”按照“两块牌子、一套运营体系”合署运营,目前已吸引18名行业专家学者、18家数商加盟,5家数商入驻办公,正在推进普惠金融行业数据空间建设。
同时,配合推进广州数据交易所(惠州)服务基地建设,发动区属76家企业注册广州数据交易所会员;积极协助数据服务商企业上架数据产品,推动新型产业项目智慧服务平台、跨境电商公服平台企业客户端、智慧审批系统等3款数据能力产品申报挂牌证。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特约通讯员周文媚),转载请注明。
股票开通杠杆,扬帆配资,线上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