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和巴西同时给我们找麻烦。美国搞关税,巴西抬高价。中国只用两天就定了阿根廷130万吨大豆。我们又买了三船18万吨美国货。市场想涨价?做梦。定价权,我们自己拿回来了。
讲真,事情是从关税开始的。
2025年3月,美国加关税。我们反击,也加了美国大豆的税。4月,战火升级。5月,虽然双方停了一些关税,可我们基本不买美国豆了。结果呢?巴西高兴坏了,他们一下子成了对华供应的“老大”。
圈里人都说了,10月巴西货报价比年初贵不少。更气人的是,卖给欧洲比卖给我们还便宜。他们仗着我们短期缺货,算准了船晚到,觉得我们肯定会认宰。
巴西说,他们涨价是“减产”了。听听就好。但数据不对啊。他们自己好几家农业机构预测,下一季产量没降,反而还可能增加一点。喊“减产”就是借口。他们只是想多要钱罢了。
几个做贸易的在群里抱怨:“价格看着高,真要买货却没人动。”这话就是当时市场的真实写照。
我们没时间扯皮。直接换了路子。
9月底,阿根廷取消了出口税。价格优势马上就出来了。交易员看着电脑,赶紧一笔一笔下单。两天之内,中国买了大约130万吨阿根廷大豆。他们对我们的供应量立刻大增。还有,俄罗斯远东和乌拉圭的豆船也多了。南边北边,我们织了一张可靠的“替代网”。以前我们只靠一个地方。现在我们找了好多帮手。
国内也有底气。4月巴西船晚了,国内豆粕价格涨了一阵。我们后来进口多了,中储粮也放了一批货。紧张很快就没了。大家都知道,中储粮的储备够全国用三个多月。油厂自己的库存也多,不担心。
北方秋天来了。黑龙江的收割机正忙着收豆子。农民手机里不断收到补贴到账的短信。高兴。生产者补贴、种植贷款贴息,这些政策正在把我们国产大豆的基础打得更稳。
看看美国,又是另一番光景。
5月我们不买了,他们的库存就越堆越多。像滚雪球一样。美国农业部7月1日说,6月1日库存到了10.08亿蒲。这是近年最高。10月中旬,听说有个仓库塌了,压了816吨豆子。这不像意外,更像是告诉他们:货太多了!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公开写信抱怨,说关税和卖不出去,让农民根本赚不到钱。他心里肯定很难受。
关键时候到了。
10月30日,中美在吉隆坡谈成了。他们同意扩大农产品贸易,美国说不再想对我们加100%关税。谈好之后,我们宣布买了三船美国大豆,一共18万吨。这单子不大,但意义太重要了。这是给价格放信号,也是给国内市场打的“稳定剂”。有人算过,即使加上关税和运费,当时美国豆子还是便宜。这批货正好补上了年底的缺口,压住了豆油和豆粕的涨势。市场预期从“紧张”变成了“稳定”。
最重要是,我们告诉了所有卖货的人一个简单的道理:谁的货好,谁的价钱对,我们就买谁的。做生意,就是“货比三家”。
2018年,我们不买美国货,去买巴西货。现在,我们不买巴西货,去买美阿俄的货。换了人,但道理没变:定价权,永远在会算账的买家手里。
巴西那边,心情肯定复杂。
内部人说,我们不买了,巴西港口堆了几百万吨大豆。滞港费每天都在涨。时间久了,货会变差,新的豆子又要上市,没地方放。新一季豆子很快要来了。存货和缺钱的问题,全压到了农民身上。巴西农业部急急忙忙跑来中国访问。他们态度很诚恳。到11月了,还没谈出什么大结果。市场从不怪你迟到。它只怪你太贵。这是我的看法。
往远点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
2018年中美打贸易战。我们转头买了巴西货。巴西货价暴涨,美国货价暴跌。欧洲榨油厂一看便宜,立马跑去买美国货。全球贸易链自己会找到平衡点。2025年这场戏,只是换了站位的人。剧本还是那个:“找很多人买货,对付一个想涨价的。”欧洲冬天买天然气也是这么干的:多处进口,快点替代。这招在大豆上也好使。道理一直没变。谁想靠我们短期急需货,长期抬高价,最后一定会被市场教训。
看看数据。
2024年,中国进口了大约1.05亿吨大豆。巴西占71%(7465万吨)。美国占21%(2213万吨)。我们确实很依赖进口。没人能单独“卡住”我们。
中国一家研究机构说:美国出口的大豆,78%都是“整粒”的原料,高价值的产品少。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很差。只要中国不买,压力首先就堆在了他们的仓库门口。荷兰银行的人也指出了:中国买家想买谁,直接决定了美国和巴西大豆谁贵谁便宜。欧洲榨油厂呢?哪里便宜,他们就去哪里买。
提个有意思的小事。2024年,我们卖给美国的废弃油脂超过10亿美元。这些油被做成了生物柴油。这条“废变宝”的小路,反而是中美贸易里一个稳定的好地方。这事告诉我们:价格对,规则好,生意就能做成。如果有人自己乱涨价,搞障碍,那仓库里只会堆满货,风险也就来了。
说回现在,市场还在变。
10月谈成的共识,让美国农民松了一口气。明尼苏达州的农民代表说:“我们终于能喘口气了。”可是,我们到底会不会大批量买货?会不会买其他农产品?现在都没有明确的安排。这种“不确定”,就是我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这也是一种规矩。对我们来说,能买,买得到,买得稳定,比什么都重要。这是硬指标。
我总想起在青岛港看到的一幕:海风咸咸的。调度员拿着对讲机喊一句“开闸”,几万吨豆子就哗啦啦地流进仓库。在大宗商品的世界里,流动就是安全。货源分散,就是底气。
这一次,我们没傻傻等着。我们算账更快,手法更稳,把节奏抓在了自己手里。
市场会记住你,不管是坏的还是好的。巴西想让我们长期信任他们?别讲故事。拿出好价格,提供好服务。中国每年需要上亿吨大豆。这扇门一直开着。但它只欢迎那些尊重规则、互相成就的伙伴。我说的不是情绪。这就是生意。
我们货源多,储备足,链条也结实。我们有底气,可以轻松又认真地说:“谁敢抬价,我们就换掉谁。”
股票开通杠杆,扬帆配资,线上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