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下称“东方会”)在上海开幕。会上,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的“数字分身”首次亮相,引发医学界关注。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AI诊疗将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东方会开幕式上,葛均波演示了他的“数字分身”问诊的全过程。当“数字人”葛医生形象展现在患者面前时,患者能够感受与真人医生互动的场景。这位AI医生的声音也与葛均波极其相似,普通话还带有山东口音。
在问诊演示中,一位中年女性患者主诉“反复气促、胸痛、咳痰”,“数字人”葛医生通过系统性提问,精准捕捉关键信息,并能进行深度思考。当把患者的肺部CT、右心导管、超声心动图及基因检测等数据进一步输入后,“数字医生”迅速给出了诊断——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Ⅱ型。这是一种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疾病。
葛均波介绍称,这款“数字分身”是基于中山医院的心血管AI模型“观心大模型”训练的,在通用基座模型的基础上,融入了包括指南、临床试验在内的大量医学数据。该模型还能整合多模态数据,在深度推理及复杂罕见病诊断方面显示出专家级的能力,同时避免了大模型的幻觉。
葛均波“数字人”的发布也标志着“观心大模型”正式版上线。今年2月,“观心大模型”已经上线了测试版本。“经过三个多月的训练,该模型每天都在学习和更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减少了信息不完整导致的误诊。”葛均波说道,“未来,‘观心大模型’将成为中山医院心内科每一位医生的助手。”
他表示,尽管大模型的深入思考看起来有些“慢”,但正是这些“慢思考”避免了诊疗的错误,让诊疗变得更有效率。
葛均波“数字人”的问世也是AI在医疗场景深度应用的标志性案例,未来顶尖医学专家的知识体系有望服务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更多患者。“我认为,边远山区的牧民通过手机向数字医生问诊的那天应该不会远了。”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人们被AI的能力震撼的同时,参加东方会的多位院士专家在讨论中都提到关于AI伦理的问题,这意味着AI医生全面独立看病仍面临挑战——一方面是来自于大模型训练时数据偏见的挑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隐私监管层面的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教授在“观心纪元”讨论会上指出:“在几千个AI医疗大模型里,如何去判断模型的好坏,我认为一个是看通用大模型的开源程度,另一个是看垂直大模型使用的未公开发表数据的情况。”
宁光表示,使用未公开发表的数据越多,垂直大模型效果往往越好。也有专家指出,尽管未公开发表数据是医疗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但这些数据通常存在于医院科室的封闭系统当中,获取和使用这些数据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教授强调了高质量数据对于人工智能模型的重要性。他在同一场讨论中表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训练数据,即语料的质量。此外,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解决患者对数字医生的信任度、确保模型符合伦理和监管标准等。”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钱童心
相关阅读稀土永磁概念股爆发,固态电池、汽车零部件、金融科技题材活跃,券商股涨幅居前;创新药、离境退税、算力、可控核聚变概念股调整。
5 305 06-11 09:33“虽然AI大模型是各个医院都在部署的一个方向,但是目前来看,真正花钱的还是一小部分医院,大家还是观望的多。”
5 657 06-08 17:29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一体推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任务落实,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69 06-04 20:36“原本依赖医生经验与感觉判断的部分,在智能化与数字化的辅助下,边界也没有那么绝对了。”
7 527 05-25 16:26本次展会为期3天,展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关键载体,集中呈现9大品类人工智能终端。
27 05-21 13:4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股票开通杠杆,扬帆配资,线上配资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